自《难经》独取寸口,并人迎、趺阳不参矣。若谓结胸者必如是,则不当有汤、丸之别矣。
渴则属阳明,呕则仍在少阳。与服桂枝汤而吐者不同,此因症论脉,不是拘脉谈症。
脐旁者,天枢之位,气交之际,阳明脉之所合,少阳脉之所出,肝脾肾三藏之阴凝结于此,所以痛引小腹入阴筋也。两阴交尽,名曰厥阴,又名阴之绝阳,是厥阴宜无热矣。
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,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。发汗后身疼是表虚,不得更兼辛散,故去生姜;沉为在里,迟为在藏,自当远阴寒,故去芍药。
《内经》以背为阳,腹为阴,五脏以心肺为阳,而属于背,故仲景以胸中心下属三阳;肝脾肾为阴,而属于腹,故仲景以腹中之症属三阴。阳脉指胃气言,所谓二十五阳者是也,五脏之阳和发见故生∶阴脉指真藏言,胃脘之阳不至于手太阴,五脏之真阴发见故死。
”皆风湿对言,本论则风湿合言也。风寒客于人则皮毛闭,故无汗。